湖南凯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 590号)和《关于公布湖南省第二批建设培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的通知》(湘发改社会(2021) 792号) 的要求,为进一步将产教融合工作做实做细,现结合我公司实际,对未来三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如下。
一、发展思路
未来三年,我公司将进一步巩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方针,创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 校企文化互补、 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二、合作院校
中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
三、预期目标
(一)通过校企合作中的科研课题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平台、校企互聘、同教同学等形式,拓宽企业各类人才的视野,促进企业自我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二)通过校企合作中的“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学历水平,计划每年通过学校培训3 - 5名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
(三)通过校企合作,引进更多专业对口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工作内容、熟悉生产设备,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进企业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同时缩短企业新员工培训周期及培训成本,亦可缓解企业阶段性生产人员紧缺问题。
四,合作内容及方式
(一)科研合作
借助高校的科研师资力量,充分利用双方现有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在科技前沿、技术示范应用方面开展合作,如:国家、省部级、地方等课题项目的联合申报,新产品、新技术的共同开发及在制产品难题的攻克等。
(二)学术交流
利用高校和企业在人才技术、装备制造技术、产教融合实训教育基地等优势,开展技术研讨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行家能手,分享科技资讯、创业经验、市场动态等信息,以更好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学术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术讨论会学术座谈会、学术报告会,以及学术性互访、讲学、参观、考察等。
(三)创业就业双辅导
依托高校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知识资源密集等特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企业参与,多方联动方式向大学生创业实体提供支持。通过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撑平台,解决大学创业场地、融资等问题。对各方面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归集梳理,解读并提供咨询,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此外,利用高校高端人才输出、智力输出,有效缓解公司招聘难、用工难等问题,为毕业群体提供实习岗位及就业岗位。
(四)职业人才培养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结合职能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必要途径,利用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引进到企业中,为企业在职人员技能提升,自身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让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在现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建立企业与学院共赢长效机制,合力构建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平台。
(二)健全组织机构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各对应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
(三)完善制度保障
在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下,研究制定相关的规章和制度,将产教融合与校企业合作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工作的程序、内容、进度安排、资金使用等进行明确规定,按照工作规划要求,具体落实任务和责任人,严格按照各阶段进展情况。使工作有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有记录、有奖惩
(四)规范工作流程
进一步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流程,完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保障学生、企业、学校的合法权益。
(五)成果宣传
广泛宣传校企合作成果,提高产教融合影响力,企业通过自媒体,介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成果提高产教融合影响力,介绍各项平台建设的推进情况,扩大产教融合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学校的教学、招生就业、教学设施等进行宣传,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学校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各种媒体上,为企业进行多方位的信息宣传,和企业合作开展各种项目的实施,共同培养“理实一体”实用新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
二0二一年十二月六日